为什么说男人只要出轨一次,就会有无数次?这句话有依据吗|环球热资讯

时间:2023-06-20 08:56:28来源:第一心理
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,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~


(资料图片)

人类的记忆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,有时在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,

在我们的晚年时期都无法得到治愈。

这种伤害不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之间,在恋爱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同样如此。

不过有不少人在面对恋人的时候,总是会表现的更加宽容。

哪怕听说对方已经背叛了自己,他们也会产生再给对方一个机会的想法。

在那些感情经验丰富的爱情高手看来,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。

因为那些曾经背叛过感情的人,并不会轻易悔改。

男人不断出轨的原因

经常出轨的男人总是有着一张巧言善辩的嘴巴,每次犯下错误后,

他们总是会想办法让女人原谅自己。

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,经常在感情中做出背叛伴侣等行为的男人,在生活中缺乏自律能力和基础的道德观念。

他们没有办法抵抗来自外界的任何诱惑,也不愿意为了感情坚守自我。

这样的男人总是有着想要占有女人的愿望,并且在生理上的需求比较多。

越是在生活中拥有类似特征的男人,越容易在未来做出背叛伴侣的事情。

而且每次犯下错误,他们就会立刻将自己当成受害者,

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到那个出轨对象身上。

有时他们会说对方用了某种方法诱惑自己,有时他们则会强调自己事发时喝了酒,

亦或是遇到了什么事情,让自己变得神志不清。

某些感性的女人太容易心软,她们一看到男人声泪俱下的样子就心疼不已,

开始为男人的表演共情,认为男人真的在这件事情中受到了伤害。

实际上那些男人内心深处正在偷偷窃喜,嘲笑那个轻易原谅自己的伴侣。

他们就像是一个混沌的孩子一样,总是需要家长不断去引导和教育。

要是一个男人犯下了错误却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,那么他们就无法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。

反而会更加大胆的重复同样的错误。

那些曾经出轨的男人,或许已经有了改过自新的想法,

可妻子的原谅却给了他们放松的可能,让他们明白原来这种错误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。

还有一些比较自恋的男人会认为,妻子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离开自己,

他可以放心大胆的背叛这段感情。

这有点像是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,一个女人原谅了伴侣的第一次出轨后,就改变了自身对于这段感情的看法和态度。

哪怕后来她们的伴侣又做出了同样的行为,

她们也会像早有预料那样选择原谅,给男人再一次重复错误的机会。

男人则会因为轻易得到了女人的原谅,变得不再珍惜这段感情,

将女人在自己心里的地位放得越来越低。

这也 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,在同一段感情中,男人只会存在出轨一次和出轨无数次的区别。

那些坚持和出轨的男人在一起的女人,有不少人都受到了沉默成本和路径依赖性的影响。

她们无法承受在某件事情上回头带给自己的伤害,

不甘心让自己多年的时间和精力都化为乌有。

即便她们知道这个伴侣并不是忠诚的,她们也有可能会为了“挽回损失”选择继续和对方在一起。

出轨的几种后果

对于一个男人来说,出轨无非有下面这几种结果。

有一定良知的男人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,并请求妻子的原谅。

在责任感和道德感的趋势下,他们愿意放弃那个出轨的对象,重新回归到家庭生活中。

但夫妻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,没有经历过信任危机的情侣,

也会在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争吵。

对于那些曾经有过出轨经历的夫妻来说,这些有关生活琐事的争吵,

随时都有可能变成他们感情破裂的导火索,让他们不断回忆起另一半当初的背叛。

要是妻子不愿意原谅男人,那么原配夫妻很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选择离婚,男人主动和那个出轨对象走到一起。

但在这种情况下,男人和出轨对象的结合更多是为了追求新鲜感,并不会考虑太多共同生活方面的因素。

就算他们两个人真的走到了一起,

也会在不久后因为生活中的矛盾分开,或是遇到新的出轨对象。

只有极少数男人会在和妻子离婚后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从此忠诚的对待感情。

上面提到的这几种结局都是结合现实生活总结出来的,这也提醒我们在遇到那个背叛感情的伴侣后,一定要产生及时止损的想法。

主动远离那个没有责任心和道德感的男人。

否则你不仅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,还会在这样的深渊中越陷越深。

男人也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责任心,不要为了一时的新鲜感,放弃原本幸福的家庭和一个爱你的女人。

- The End -

作者 | 汤米

编辑 | 不下雨

参考资料:Bruk, A., Scholl, S. G., & Bless, H. (2018). Beautiful mess effect: Self–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115(2), 192-205

关键词:

相关资讯
热门频道